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 原創美文、好書好課、必讀書單等,伴你成長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經問過孔子這樣一個問題:“天下之大,有哪一個字,可以作為我們終身奉行的原則呢?”“恕”,也即“寬容”,指的是一種為人處世的風度和氣度,一種“悅人、納人、容人”的品性。在世百年,生命旅途人來人往,無論愛與不愛,下輩子我們都不會再見。所以,待人處事,不妨瀟灑一點、和善一些、寬憫一寸。“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你的寬容,也必將有厚福。 在中華5000年文明的歷史中,“化干戈為玉帛”一直是人們信奉的勸世良言。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以心寬、性善,不斤斤計較、不結怨、不生恨、不尋仇的修養,升華了自己的人格。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叫張英的安徽桐城人,在朝廷當官,官至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權勢顯赫。有一天,遠在桐城的家人給張英寫信,要他出面擺平一件“宅地糾紛”案。事情的起因,是吳姓鄰居因為蓋房子,想占用兩家府邸之間,一塊原本作為交通使用的地,張家人不同意,但官司訴至縣衙門,也沒有結果,無奈之下,張家人希望張英出面干涉。張英在了解事情始末之后,提筆給家人回信道:“千里來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讀罷,明白張英在勸他們“少計較,多謙讓”,主動讓出了三尺空地。而吳家見狀,大受感動,也出動讓出三尺。就這樣,張家與吳家之間,形成了被人傳頌至今的“六尺巷子”。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張英這樣寬宏謙讓,總有一些人,他們睚眥必報、斤斤計較、以暴制暴。比如,2015年,溫州一家火鍋店的服務員,在遭受顧客的無端指責后,情緒失控,直接端起一盆開水,兜頭澆向顧客,造成顧客全身大面積燙傷;還有前不久的一則新聞中,因為外賣小哥送餐有延遲,顧客不但拒收,還揚言要給差評,逼得小哥跪地痛哭:“我只賺你5毛錢,你為什么要這樣對我?”沒有人永遠都不會犯錯,但如果大家相處時多一點風度、各退一步,很多傷害就不會發生。古希臘賢人曾經說過:“包容是美德中最絢麗的花朵。” 寬容的人,能在待人處事時,最大限度地進入到對方的角色,與TA同悲同喜、同苦同樂,然后,再做出恰當的反應。因為有設身處地、推己及人的共情力,他們能在將心比心中,與人相處融洽。瞎子去拜訪一個朋友,到天黑回家時,朋友給他準備了一個燈籠,讓他拿著上路。瞎子生氣了:“你這不是在嘲笑我嗎?我本來就看不見,你還給我一個燈籠!”原來,“瞎子點燈”,并不是白費蠟,而是方便他人。當路被照亮,每個擦肩而過的人,都不會相互撞上——也包括不會撞到瞎子。這就是寬容之人的“同理心”,因為心有一片海,TA的視角和觸角,并不僅僅局限于當時當下,而是更多、更遠。但生活中總有些人,并沒有這么溫暖和周全,他們高高在上、冷漠自私,看不到別人,更體悟不了別人的不容易,常常待之以否定、批判和蔑視,讓人難受。在大半年的勤學苦練之后,莉莉進步很大,被好幾個平臺聘請為簽約作者。莉莉很開心,發了個朋友圈激勵自己:“終于簽約了,開心!要繼續加油哦~”一個文友發來微信問:“你簽約哪些平臺了?”莉莉沒多想,直接報出了平臺名字。卻不料,文友的語氣很不友好:“哦,原來是這些啊,我還以為是什么超級大號呢。”聽了這句話,莉莉有點懵,又有點難過,好心情全沒了。其實,即便簽約的平臺不大,那也沒什么,畢竟都是別人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成績,就算不愿說祝福的話,那至少也不要說打擊的話。松下幸之助說:“以溫柔、寬厚之心待人,讓彼此都能開朗愉快地生活,或許才是最重要的事吧。”每個人有自己路,有自己幸福的方式,或許你眼里的“失敗”和“苦楚”,在別人心里,是“得到”和“喜悅”。我們不一定要贊同,“不打擾”就是最大的理解和尊重。 曾子說:“犯而不校。”意思是,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不要過多地計較。魯迅也說:“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古代有位禪師,在晚間散步時,發現禪院的墻角處,藏著一張椅子。禪師一看,就明白有出家人違反戒律,私自翻墻出去溜達了。但他沒有聲張。只是等在原地,靜觀其變。果然,不大一會兒,有個小和尚就慌慌張張地,從外面翻墻而入,還在黑暗中,把老禪師當做墊腳的椅子,踩著他的脊背而下。等小和尚雙腳落地,定了定神,才發現自己的師父站在眼前。他驚恐不安,卻又不知道該說什么。老禪師看出他的窘態,只簡短地說了一句:“天氣很涼,趕緊回去加衣服吧。”《增廣賢文》中說:“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老禪師在和善仁義中,以溫和的方式,不動聲色地教育了小和尚,從那以后,再也沒有人僭越寺規了。這種因寬容而生的智慧,也同樣體現在唐初著名政治家婁師德身上。有一年,民間發生旱災,婁師德奉命到陜縣視察,當地的官員做了一大鍋羊肉接待他,這違反了當時“逢大旱年,禁屠宰”的法令。婁師德把廚子叫過來問:“你們為什么殺羊?”廚子機智地回答:“這羊不是我們殺死的,是豺狼咬死的。”婁師德聽完,不置可否,只笑了笑:“原來這只豺狼還很懂禮節呢。”第二道菜,廚師端上來的是一盤紅燒魚。婁師德又發問,廚子聰明反被聰明誤,照搬先前的回答。這讓現場的官員冷汗直冒。畢竟,違反法令,私自開禁屠宰,是要丟官職、掉腦袋的。卻不料,這一次,婁師德也只是笑笑:“其實,也可以是水獺咬死的。”不責備、不發難,看破不說破,只用玩笑式的語言來點醒眾人。這種寬厚,舉重若輕。多一份寬容,少一份苛責;多一份大度,少一份狹隘。凡事不過是大海一浪,用仁義去圓融,用智慧去化解,便是最好的修煉。 所謂寬容的人,是有“大愛”的人,他們待人時不斤斤計較,處事時換位思考,處世時仁義智慧。這樣的人,也必將收獲別人的愛。余生,做個寬容的人吧,在紅塵中,修出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崇高的境界、澄澈的心靈,更修一份對人生的自信和超然!作者:江曉白,碧讀好書簽約作者,自由撰稿人,在清風烈酒里,執筆慰風塵。本文為“碧讀好書”原創,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原創美文、好書好課、新書資訊等,伴你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