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華時光原創文學,文字愛好者的搖籃★ ---------------------------------------------------------- 【新朋友】點擊文章標題下方藍色字“嘉年華時光”快速關注 【老朋友】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軍校情》 文|王紅霞 1979年,河北、山東100名只有15、16歲的初中應屆畢業生考入了北京總后軍醫學校護訓隊,其中79名女生,21名男生。 我也是那時從老家河北平泉縣考入總后軍醫學校護訓隊的。 第一年在母校本部北京太平路13號總部學習醫學理論基礎知識;第二年在分校北京海淀區黑山扈原法國教堂遺址學習臨床技能;第三年所有的同學們分布在在京內外醫院實習,我到了西安四醫大。 那時的我們刻苦學習理論知識,考80分都覺得丟人,每個軍校學生都盡可能多的掌握準確的醫學知識,反復練習臨床技能,學員之間互相打針、抽血、輸液、扎針灸……為的是在以后患者身上少失誤…… 畢業后分配到全軍各醫院、門診部及邊疆哨所,絕大多數同學在部隊醫療崗位上工作到退休。 我被分在北京某部工作,直到2013年退休。 我當年的所有同學,都為部隊的醫療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又逢八一建軍節,往事歷歷在目,謹以此文懷念曾經34年的軍旅生活!《軍校情》,主要是對軍校生活的回憶...... 十六進京城,攜筆亦從戎。 二一毛小伙,七九花姣容。 入學初三月,天天操練聲。 流汗加流淚,百姓漸變兵! 領導如父母,操心吃喝行。 叮囑再叮囑,過路要看燈。 思想工作細,大事和小情。 醫學理論難,啥啥搞不懂。 教員耐心講,學員仔細聽。 強記加理解,考試自輕松。 夯實基礎課,上山續修行。 圣母院內住,書聲代鐘聲。 一百赤子心,瑪麗也感動。 臨床需實踐,互相來裝病。 扎針加抽血,有人直叫疼。 人手書一本,樹林最安靜。 六隊小屁孩,多數不諳情。 懵懂瞧五隊,友愛分不清。 不清不要緊,還要問分明。 此人是哪個,名字叫樹生! 山上條件窘,喝水卡車送。 滿山尋石頭,小路修暢通。 幫廚餃子漏,站崗怕怪聲。 酸棗酸掉牙,楊梅不敢碰。 春天花爛漫,夏天蚊子盯。 秋葉色如花,冬雪景似瓊。 學成要出山,兵分三路行。 北京三零一,西安和重慶。 帶教言身傳,技不練不精。 異地實習苦,不能丟校名。 嘴腳手均勤,病人稱贊聲。 三查和七對,沒有小事情。 歷練八個月,集體匯京城。 各部需人手,分配方案定。 京內七十五,二五赴邊城。 首都和邊疆,衛生添新兵。 無論身何處,不忘母校情。 經驗漸積累,各個成精英。 無私又無畏,傲骨錚錚錚。 三十四載過,成家兒女生。 酸甜苦辣咸,也在情理中。 不惑早已過,已到知天命。 如能再發熱,也應悠著用。 目標要轉移,家庭最為重。 善待他和己,快樂后半生! 王紅霞,1963年生,滿族,河北平泉人,1979年入伍,在原總參某部醫療衛生機構服役34年,現已退休,居于北京。 喜歡閱讀,常用筆和相機記錄生活中的點滴感受和所見所聞,是一個愛生活愛思考愛較真兒的小老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