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body id="h9a4k"><pre id="h9a4k"></pre></tbody>
      <form id="h9a4k"><wbr id="h9a4k"></wbr></form>
      <tbody id="h9a4k"></tbody>
      分享

      彝海結盟:黨的民族政策的重大勝利

       ymc369 2021-06-15

          從奔騰的金沙江畔起步,向四川大涼山紅色的歷史致敬!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經過涼山,在這里經歷了極其震撼的26天。

          巧渡金沙江、會理會議、彝海結盟……已經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一個個標定歷史方向的坐標。只有走進這段歷史,才能掂量出這些坐標沉甸甸的分量。

          因為有了巧渡金沙江,中國工農紅軍最終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并從此掌握戰略主動權;

          因為有了會理會議,遵義會議的正確路線得到貫徹執行,最終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軍隊特別是中央紅軍的領導核心地位;

          因為有了彝海結盟,中國工農紅軍得以迅速搶占大渡河,揮兵北上,為建立陜北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這就是涼山彪炳中國革命史冊的紅色歷史,是涼山彝族地區為中國革命勝利做出的卓越貢獻!

          巧渡金沙江:紅軍戰略轉移決定性勝利

          金沙江,長江的上游,穿行于青藏高原東緣橫斷山脈的崇山峻嶺,兩岸絕壁聳立、險峰對峙。1935年4月29日,中革軍委發出《關于我軍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蘇區的指示》,確定長征紅軍渡江北進的戰略目標。此前一天,蔣介石下達命令,控制渡口,毀船封江。就在紅軍進抵金沙江南岸前夕,江邊的敵人已將所有船只掠到北岸。

          毛澤東提議,紅軍兵分三路,以每日不少于50公里的行軍速度飛奔最近的三個渡口——龍街、皎平和洪門,務必搶在追兵來到之前拿下渡口,獲取船只,以保證全軍順利渡江。劉伯承、宋任窮所率的干部團晝夜兼程,組派先遣營并前衛連,以超出毛澤東規定的速度于5月3日趕到皎平渡渡口。

          皎平渡洪門廠村村民張朝壽是當年擺渡紅軍過金沙江的一名船工。5月3日晚,當紅軍來到村里時,全村都已沉睡,唯獨張朝壽家還亮著燈。突然,一陣敲門聲響。張朝壽開門一看,是戴八角帽的紅軍——這是中路縱隊干部團的先遣戰士,請張朝壽幫忙找船只渡江。當時,皎平渡的頭人已接到區公所的雞毛火燒信(一種附有雞毛、炭火的信,表示十萬火急),把船只集中到了北岸。一位紅軍指導員看到張朝壽光著上身,連衣服都沒有,就把自己的棉衣脫下送給他。由張朝壽帶路,紅軍很快來到皎平渡,繳獲了一只運送國民黨便衣探子的船,一個排的紅軍渡過金沙江,摸到北岸的國民黨厘金局(負責征收來往客商稅金的部門,國民黨政府由此控制渡口)。張朝壽隨紅軍一起來到北岸,他在厘金局門口用本地口音說要交稅過江,沒想到門內回復“天不亮不議公事”,張朝壽說再不開門就不交稅,里邊終于將門打開,紅軍趁機繳械俘虜敵人,無一傷亡控制渡口兩岸。

          此后7天7夜,當地37名船工打破“夜不渡皎平”的舊俗,夜以繼日來回擺渡,承載兩萬多紅軍和中國革命的前途勝利渡江。

          如果紅軍不能渡過金沙江,就會被幾十萬敵軍壓進深山峽谷,遭致全軍覆滅。渡過金沙江,就擺脫了敵軍的圍追堵截,將國民黨追兵甩在金沙江以南。毛澤東對巧渡金沙江的戰略意義作出高度總結:“紅軍巧渡金沙江成功,是戰略轉移的一個決定性勝利,證明遵義會議以后黨中央實行的戰略方針是正確的?!?/font>

          會理會議:確立毛澤東領導核心地位

          會理,隸屬四川涼山,扼川滇要沖。中央紅軍巧渡金沙后,進入會理。

          毛澤東希望將會理變成第二個遵義,在這里贏得休整時間,同時解決當時許多亟待解決的政治問題。當時毛澤東剛剛重掌紅軍指揮權,就有人上書要求更換軍事領導,此不可謂不嚴重。為了總結遵義會議后實行的新的戰略方針,統一領導核心的認識和研究下一步的軍事行動,根據毛澤東的提議,黨中央于1935年5月12日下午2時,在會理縣城東北郊的鐵廠村,召開了入川后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會理會議肯定了毛澤東的軍事指揮,針對當時部隊的思想情緒,對存在的錯誤思想進行了嚴厲批評,進一步闡明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機動作戰才能擺脫敵人重兵包圍的戰略方針。在張聞天、周恩來、朱德等人的支持下,毛澤東所運用的戰略戰術得到確認,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得到進一步鞏固。會議還決定立即北上,搶渡大渡河,并組成了以劉伯承為司令員、聶榮臻為政委的先遣隊,為中央紅軍北上開路。

          會理會議是遵義會議的延續,是遵義會議思想的最后落實確立。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和軍事作戰指揮三人團。遵義會議思想的貫徹需要一個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在隨后的作戰行軍中,紅軍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同時也暴露出了對遵義會議思想的某些不了解。針對這些問題,在紅軍渡過金沙江后中央政治局及時召開的會理會議,最終確立了遵義會議思想的落實,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軍隊特別是中央紅軍的領導核心地位。

          集結西昌:紅軍長征首次大會師

          1935年5月17日,中央紅軍進入西昌,西昌是涼山首府,地處安寧河谷平原地區,物產豐富,成為紅軍長征路上的重要節點,中央紅軍經歷了離開中央蘇區后最大的一次休整期和物資補給期,開啟了勝利的嶄新征程。

          在西昌,留下了中國革命史上值得書寫的兩件大事。一是中央紅軍實現了從瑞金出發以來,紅一、紅三、紅五、紅九軍團及中央縱隊的合兵會師,這是長征以來的首次大會師,表明中央紅軍自黎平會議、遵義會議、會理會議后,已經由戰略被動轉向了戰略主動。第二件大事是禮州會議召開。在紅軍取得戰略主動權后,蔣介石部署在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北、雅礱江以東消滅紅軍的計劃,禮州會議針對蔣介石的企圖作出戰役行動部署,最終粉碎了蔣介石的預謀。

          位于西昌城以北25公里的禮州鎮,成為中央紅軍自長征以來第一次大會師的集合地,中央紅軍在這里住了6天。

          中央紅軍在西昌,所到之處,紀律嚴明、訪貧問苦、開倉放糧,不拉夫、不擾民,買賣公平,處處保護群眾利益,尊重少數民族和當地群眾的風俗習慣,深深感動了當地群眾。人民群眾由懼怕紅軍變為親近紅軍,主動為紅軍提供方便,當地很多青年也踴躍加入紅軍隊伍。

          在涼山州博物館里,至今還保留著兩張珍貴的紅軍紙質文物,其中一張寫著:我軍團借張海峰大叔房屋兩間駐扎,損壞之處,等革命勝利后回來培修好。署名為中國工農紅軍某部六連連長張大成。

          取道冕寧:建立少數民族地區首個紅色政權

          冕寧地處安寧河北面,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由冕寧往北,就是滔滔的大渡河。為迅速搶渡大渡河,劉伯承等根據形勢的變化,決定取道冕寧,過彝區到安順場。

          為爭取和平通過彝族區,5月22日,紅軍在冕寧縣城公開張貼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這個布告是以朱德總司令名義發布的,實際上是中共中央的集體決定,在先遣部隊進入冕寧時就已普遍宣傳。

          《布告》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集中表達了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關于民族問題的基本主張?!爸袊まr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開宗明義地提出了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居住區域大小,一律平等的馬克思主義民族觀,這是極其寶貴的。紅軍廣為宣傳《布告》精神,在短短幾天內就贏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和擁戴?!叭f里長征”這一概念在《中國工農紅軍布告》第一次提出,從冕寧傳遍涼山,傳遍全中國乃至全世界。

          短短的12天時間里,中央紅軍還在冕寧建立了入川以來的第一個革命政權——冕寧縣革命委員會,這也是遵義會議、會理會議后建立起來的第一個紅色政權,更是中國共產黨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的首個紅色政權。

          歃血為盟:紅軍順利通過彝族區

          1935年5月22日,劉伯承和果基家支首領小葉丹在彝海邊歃血盟誓,結為兄弟,這就是彪炳歷史的“彝海結盟”。

          彝海結盟是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在實踐中的第一次體現和重大勝利。在通過彝族地區過程中,中國工農紅軍提出了:“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設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張,成為革命勝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最初藍本。

          冕寧以北的拖烏地區為彝族聚居地,當時尚處奴隸社會。由于國民黨反動派和地方軍閥的長期壓迫,彝族與漢族隔閡、猜疑很深,存在著根深蒂固的敵對情緒。在紅軍抵達彝區前,國民黨更在當地散布謠言,稱紅軍為“紅毛鬼”,給紅軍通過彝區帶來很大困難。1935年5月22日早晨,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的先遣部隊進入彝區,在經過額瓦埡口時發現樹林中有成群結隊的彝人出沒并發出呼嘯,企圖阻止紅軍前進。部隊被迫走到彝海子,突然從身后傳來槍聲,成百上千的彝人向紅軍撲來,后面的紅軍士兵因掉隊沒有武器,所帶的工具、器材甚至隨身穿的衣服都被搶光。此時,先遣部隊面臨前有包圍、后有襲擊的局面,卻仍堅持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指令,決不開槍。

          紅軍群眾工作隊隊長肖華經通司(翻譯)與果基家支首領小葉丹交談,說明紅軍是為受壓迫的人打天下,此來并不打擾彝族同胞,并根據彝族人重義氣的特點,告訴他劉伯承司令愿與彝族頭人結為兄弟。起初,小葉丹半信半疑,他環顧紅軍軍紀十分嚴明,并不像地方軍閥那樣惡狠狠地涌進堡子燒殺搶掠,開始有所信賴。劉伯承即告訴小葉丹,共產黨實行漢彝平等,同彝族是一家人,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要團結起來去打國民黨軍閥,以后紅軍回來,和大家一起過好生活,終于說服小葉丹接受結盟意見,在彝海邊打雞歃血結為兄弟。

          彝海是一個高山湖泊。小葉丹叫人找來一只雞,但沒有酒和酒杯,劉伯承便從警衛員皮帶上解下兩個瓷盅,叫警衛員舀來彝海的水,以水代酒。殺了雞將雞血滴入瓷盅后,小葉丹讓劉伯承先喝,按照彝族人風俗,先喝為大哥,兄弟應該服從大哥。劉伯承高高地端起瓷盅,大聲發出誓言,一口喝下血酒,并當眾將自己的左輪手槍和幾支步槍送給小葉丹,小葉丹也喝下血酒,將自己騎的黑騾子送給劉伯承,完成結盟。

          此后,紅軍先遣部隊在小葉丹的向導下,通過彝海向北前進。結盟的消息傳開,沿途山上山下,到處是成群結隊的彝人,發出“啊吼”的呼喊聲。但是,這次的呼喊聲不像昨天的怒目相視,而是笑逐顏開地歡迎和歡送。他們不再對紅軍猜忌、提防或阻攔,而是站在路旁好奇地觀看這支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人民軍隊,在廣大彝族人民和小葉丹的支持協助下,紅軍在充滿親熱和歡樂的氣氛中,順利通過神秘的彝族區,直抵安順場。

          彝海結盟為紅軍順利通過彝區,趕在蔣介石大軍追到之前渡過大渡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得蔣介石讓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夢想成為泡影。劉伯承在1950時曾說過:“如果不是與小葉丹在彝海結盟,紅軍在彝區受阻只要三天我們就可能被蔣介石追上,就有重蹈石達開覆轍的危險,所以,彝海結盟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軍事意義?!?/font>

          后來過了大渡河,毛澤東曾問劉伯承:“諸葛亮七擒七縱才使孟獲心服,你怎么一下子就說服了小葉丹?”劉伯承回答:“主要是嚴格執行了黨的民族政策?!?/font>

          紅軍經過越西縣時,亦通過宣傳黨的民族政策,讓越西人民知道了“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的道理,了解了紅軍是解救窮苦人的隊伍,近千名越西熱血男兒聚集在同一面旗幟之下,加入紅軍,踏上長征路。涼山越西縣也因此成為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第一個“紅軍縣”。

          飛奪瀘定橋:神兵天降洞開北上大門

          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是長征中一次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行動,開拓了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和紅軍北上的道路。

          1863年5月,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從長江下游一路打過來,左突右闖,穿過大涼山,抵達安順場,卻遇大渡河橫亙在前。天時不濟,持續暴雨,河水猛漲,加上沿線土司與清廷官兵圍追堵截,石達開只得強渡,最終全軍覆沒,血染大渡河,空留悲壯長歌。

          72年后的1935年5月25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穿過大涼山,抵達安順場。依然時值暴雨水漲,不同的是,紅軍之師合民意、善謀略、能征戰。17勇士在前,大軍搖櫓奮進,身后驚濤駭浪,槍林彈雨,恍如靜默無聲。

          紅軍一部分強渡大渡河,另一部分兵沿河而上,直奔瀘定,飛奪瀘定橋。22位勇士站了出來,如神兵天降,他們背插馬刀,腰纏十來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索鏈向東橋頭猛撲。其余戰士緊跟在后,背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奇、絕、驚、險,飛奪瀘定橋創造了人類行軍史的奇跡,更打破了國民黨認為紅軍不能渡過天險大渡河的“不可能”。

          歷史指南

          毛主席提議把“夷族”改稱“彝族”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之前,國務院統一研究確定各少數民族的正式族稱。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專門把彝族代表人物請到北京,在中南海召開會議研究。

          會上,大家談到彝族名稱過去不統一,有的叫“夷族”,有的叫“倮倮族”,都帶有侮辱性。夷族的“夷”字也不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各民族,不論大小,都是統一的中華民族的一員,不應該有夷內之分,“夷”字不利于民族團結,大家要求改。毛主席、周恩來聽了后都很贊同。毛主席提出“夷”字改為“彝”字。他認為彝是宮殿里放東西的,房子底下有“米”又有“系”,有吃有穿,日子就富裕了。從此,“彝族”就被正式定為彝族各個支系的統一族稱。一個“彝”字,也成為黨和國家對彝族人民過上“有吃有穿”的好日子的承諾。

          紅軍長征過涼山大事記

          1935年5月

          2日中共中央召開干部會議,傳達中央政治局渡金沙江的決定。

          3日~9日中央紅軍全部渡過金沙江,把追敵全部甩在金沙江以南,取得了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

          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會理舉行擴大會議,即會理會議。

          15日中央紅軍撤離會理,繼續北進。

          19日中央紅軍集結西昌,在禮州首次會師。

          20日中革軍委決定經冕寧過彝區過大渡河,進入川西北地區,建立新的根據地。

          22日劉伯承和果基家支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

          25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穿過大涼山,抵達安順場。

          29日紅四團搶占瀘定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熱點新聞
        類似文章

        免费看 A片网站
        1. <tbody id="h9a4k"><pre id="h9a4k"></pre></tbody>
          <form id="h9a4k"><wbr id="h9a4k"></wbr></form>
          <tbody id="h9a4k"></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