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兩個男生,我用兩組詞匯來形容他們: 男生A:帥氣,陽光,身材好,誠實,學習好,邋遢,善良,不拘小節 男生B:邋遢,不拘小節,學習好,帥氣,陽光,身材好,誠實,善良
第一你如何評價這兩個男生呢? 男生A是帥氣,男生B是邋遢? 很遺憾,其實A和B的形容詞是一樣的,只是第一個詞不一樣罷了。 他們都是一樣的人,但是你對他們的評價,卻取決于你看到的第一個詞匯。
每個人都不愿承認自己是膚淺的,但是卻又很誠實地遵守著“首因效應”。 我們的大腦都是愛偷懶的,不喜歡處理太過復雜的信息。 所以很多時候都用第一感受來給別人打個標簽,方便分類,以此來減少大腦的記憶負擔。
所謂的“外在”,不僅僅是長相身材。 還有你的談吐、打扮、環境的整潔甚至發短信的時候有多少錯別字,都能決定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 很多時候,贏得別人的好感并不需要你是多么優秀的人。 拿捏一些小細節,就可以輕松地在人際關系的第一輪里勝出。
前幾天刷到一個熱搜: 【女子感染李斯特菌引發腦炎,懷疑是吃了隔夜剩飯剩菜導致】 這個新聞下面很多網友評論道: 現在菜那么貴,一頓吃不完誰舍得扔掉呀?沒有那個家庭條件。 但也有部分網友反駁: “一頓吃不完,你少做點不就行了?” “不僅自己不吃剩飯剩菜,還要求爸媽不要吃?!?/p> “我們家三口人,一般就做一個菜,大家分著就吃了,實在吃不完給狗子吃。反正盡量不剩菜?!?/p>
所以你看,其實大部分問題都有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生活成本又高,吃剩飯剩菜也是無奈之舉。 但是明確是不好的、對身體健康有壞處的事情,能避免則避免,而不要懷著僥幸的心理說“大家都這樣”。
很多人覺得一頓做很多飯菜,接下來好幾頓都不用做飯了,吃剩飯剩菜就行,多輕松; 但是萬一沒有充分加熱或者飯菜變質了,把自己鬧進醫院,不論是時間、金錢還有精力,都比你新做一頓飯要多得多吧? 自己多小心謹慎一點,可能就會避開一個大麻煩,總體來看還是劃算的。
通常來講,做事情謹慎的人,運氣會好很多。 比如小心開車,在外面不亂吃東西,出門之前檢查房間里的電源,不吃剩飯剩菜,回家之后先洗手等等。 這些生活小細節,如果都能做到,真的會避免很多不好的事情發生。
2021年很快要過去了,明年的1月1日,估計你又會在朋友圈里刷到各種“新年計劃”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 當人們開始做計劃的時候,腦海中想象著計劃完成時的樣子。 腦海中已經開始大量地分泌多巴胺,人就會感到快樂和充實——雖然他這個時候啥也沒做。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雖然大部分時候,目標都完不成,但人們還是樂此不疲地制定目標。
沉迷于“想象”、“計劃”、“規劃”的人,往往在腦內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宏圖大志,體會到了“已經完成目標”的快樂。 但拋開幻想,回到現實世界,仍然是一事無成。 真實的命運是客觀而冷靜的,命運并不關心你的計劃有多完美,理想有多遠大,命運只看你做了什么。
很多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他們很少耽于想象,耽于計劃,而是行動優先。 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做事情的時候既沒有好的計劃,也沒有充分的條件。 他們只是不怕丟臉,不怕失敗,一直在做,一直在實踐,一直在迭代而已。
為什么現代人有這么多抑郁癥,生活的壓力是一方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你太會為別人著想了。 很多人活得太過于小心翼翼,因為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句語氣而夜不能寐。 害怕跟別人發生沖突,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過度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議論…… 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唯獨: 自己才是最值得擔心的那個人啊。
你隱忍了半天,別人爽了,自己憋屈得要命。 用這種“隱忍式”的討好,所搭建的人際關系是不健康的。 很多人在職場上,表面看上去人緣很好,其實那種“好”都是建立在犧牲自身利益的基礎上。 總有人來找你干活,不是因為你做得好,而是你從來沒有拒絕過不合理的要求。 久而久之別人就會覺得: 你這人好說話,好對付,不管什么不合理的要求都會答應,把你當免費勞動力了。
不要害怕得罪別人。 除了某些特殊的場景、關系和身份,大多數時候你都沒有隱忍的必要。 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越想越虧。 心情的憂郁往往會引發器官的不適。 凡事隱忍的結果,往往是不僅嘴上吃虧,心理吃虧,健康上也吃虧,輸得一敗涂地。
討論 以上4條極簡人生建議,你經歷過哪些?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