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家長來問我說孩子一學習就發脾氣,而且脾氣還不小。剛好,第十期訓練營有媽媽遇到了這個問題,而且非常具有代表性。在本周一中午,我在直播間講了兩個小時,非常深入地給大家做了分析與解答,還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式和建議 很高興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每周一、三中午,周五晚上我都安排了直播,絕對是寶藏分享。每次分享大家都希望可以回看很多遍,但是我有點私心,希望大家去直播間支持我,這樣我也能及時得到反饋。愛發脾氣,無論對于大人還是小孩,其實都是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沒有一個足夠大的“容器”可以承接我們的負面情緒。孩子沒有足夠的能力,所以當他遇到挫折、遇到困難、遇到否定時,就會爆炸,因為他的容器不夠大,容納不下這些負面的情緒與反饋。但是如果父母也沒有足夠的能力,那么當父母遇到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也會爆炸。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父母與孩子都沒有調節的空間,也沒有給彼此擴大容器的空間。 可是我們不能指望孩子的容器足夠大到能承接我們的情緒,而應當是我們的容器足夠大,可以承接孩子的負面情緒。擴大容器,承接更多挫敗感、無助感、恐懼感……讓我們的生命活出從容、自在,幸福感。下面是第十期訓練營,一位學霸媽媽的蛻變之旅,今天在這里分享給大家,盛邀大家一起感受,什么是育兒即育己。從走腦到了走心。 用腦太多,會阻止一個人用心;而如果沒有用心,一個人的行為,很難發生實質的變化。 學員復盤:“不得不說,牛媽的課就像有魔法一般,短短5天,連我自己都驚訝于自己內心的變化。以前看過的育兒書也不少,但如今回想起來,除了看書的當下十分激動,感覺自己獲得了新的所謂的小技巧,十天半個月后,就發現當時學會的技巧,早已拋到了腦后,自己又變回了原來的那個自己。現在,對比牛媽的課程,我感到最大的區別在于,聽了牛媽“掰開揉碎”的心靈疏導,讓我內心的想法發生了“質”的變化。此時再回想過去那些令我頭疼,不知所措的難題時,我的視覺已和當時完全不同。而是可以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換位思考她的感受,從而讓自己不會被情緒帶跑,避免了不可收拾的后果?!?/span>啟動自我覺察和自我療愈,從知道到做得到,從學習方法到創造方法。 學員復盤:“尤其記得第一階段復盤時,對自己內心變化的驚嘆與欣喜。時隔6天復盤,重新翻看了前十天的筆記,猛然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間又攀上了更高處。①每天的課程看似獨立,實則層層深入,搭配的作業、冥想以及中午的討論課、延展課也是完美,引發出的思考常常在我當天不能想清楚時,第二天的課就給出了答案,常有恍然大悟之感。②對于每天的打卡作業,一開始我是抵觸,并擔心自己完不成。后來發現打卡寫作業是一個極佳的思考過程。集市思考的很淺顯,但也感到很多事情,尤感在這個過程中想通了。③牛媽課程的普適性極強,雖然我們接受的不是牛媽一對一溝通,但通過課程,在牛媽輔助下自己做自己的老師,分析理解自己。再談談第二階段的收獲:回省第一次復盤時,感受主要是自己或娃面臨問題時自己更“理智”“清醒”了?,F在的自己,進一步感受到了自我覺察,即在每一天和孩子相處時,能夠時刻覺察到細微的問題,時刻可以去衡量某句話說的是否對,以及從孩子的反饋中去判斷應如何應對。在進一步看清自己和孩子的同時,所謂的“話術”就不再是搞定孩子的方法,而變成了一種溝通理解的方法?!?/strong>深刻理解了“愛”的涵義,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愛和工作。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很難,在結束的階段,大家對愛的理解,會有很大的升華。學員復盤:“15天的課程,猶如一場心靈之旅。對自己、對孩子、對家人都有了認識上的升華。翻看15天來厚厚的筆記,濃縮成了一個大大的“愛”字。我感覺牛媽的課程圍繞的一個主線即是“愛自己”“愛孩子”。如何接納一個完整的自己,如何看待并笑話自己的焦慮,是育兒路上最大的底氣。同時,如何體會、感受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被看見”,愛讓我們重新找回了孩子剛出生時父母愛孩子的那顆“初心”。時刻提醒自己保有一顆“愛自己”“愛孩子”的心吧!相信會發現育兒原來并不難,并且是一件快樂且讓家人越來越有愛的事!”謝謝FF在這期學習中,做了相當完整的梳理,也是我設計課程的初心。每個學員在這趟旅途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所有的課程期間,給到大家的都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家成為了一個更有創造力的自己,相信課程結束,只是一個開始。 感謝這一期所有小伙伴們提供的思想火花,感謝所有伙伴提供的案例,所有志愿者講述的故事,讓我們課程更加精彩! 幸福力工作坊——養出有幸福力的孩子(深度營第十一期),正在招募!期待你的加入 總結了一下這一期大家遇到的主要問題,其實,每一期都大同小異,大家遇到的問題都差不多,或許你也能看到自己的一些困惑對嗎?但這些都只是癥狀,是暴露出來的問題表象而已,有更多深層次的問題去解決——這半個月的學習,是一次心靈之旅,很多媽媽一開始會擔心自己沒法兼顧學習,覺得工作帶娃已經很辛苦,但訓練營開始后,不知不覺就堅持下來了,而且感到格外充實,雖然看起來像是額外多了個事情,但大家焦慮緩和下來了,問題變得少了,家人關系變得和睦了,育兒和生活都更輕松了。謝謝這半個月共同努力的我們自己,讓我們通過育兒,借由孩子的這些問題,讓我們自己也得到了發展。我們成為了一個情緒更穩定,當遇到孩子問題時,更從容、更自在的自己。本周三直播中有位往期學員說:以前孩子扔東西發脾氣少了,現在他會對媽媽說:“媽媽你現在對我特別好,我有時候還會惹你生氣,真的挺抱歉的”。是不是孩子變了呢,他變的是表達方式,而沒有變的,是一樣的愛媽媽。之前因為過度內疚、恐懼,讓自己沒法正確表達想說的話,但是當媽媽情緒更好的時候,他會被陪伴和鼓勵,就能用正確的感覺做正確的事情。敲黑板:用對的感覺,做對的事情,是每個人的必修課。比如輔導功課時,你明明想輔導孩子,結果用的是又吼又叫去做對的事情,結果就兩敗俱傷。訓練營中一個階段結束后,有視頻會議復盤,復盤中需要有志愿者來分享問題,我會借由他們的問題,給所有人示范,如何走出困境。這是一個需要勇氣的事情,我會帶著志愿者,從孩子的問題出發,找到影響他情緒,影響他“知道但是做不到”的最深層次的問題,將這些潛意識的東西,浮出水面。每一期開營,大家都會帶著問題,但也帶著不確定感,一個陌生人真的能解決我家的問題?那么個體的、獨特的育兒問題?但還好,在慢慢的成長中,打破疑慮,謝謝大家的信任,謝謝努力的自己。當訓練營結束的時候,媽媽們都不同程度放下了當初的焦慮。變得不再害怕這些問題了,不再慌張了,當再次站在這些問題面前,內心不那么焦慮了,內心多了勇氣、多了從容感,生活變得更自由了。 其實不光是孩子,整個家庭的氛圍,其他家人也會被我們感染:訓練營結束,才是剛剛開始,整個訓練營主要在構建底層思維、邏輯和認知,在幫助父母搭建體系,梳理方向。 通過這一段旅程,大家更加清晰懂得了,什么是育兒就是育己,這句話可能大家總是聽說,但真正徹底理解后,給父母帶來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每個月陪伴一批父母成長,看到大家的蛻變,是非常幸福的事情。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大家成長后,孩子們最受益,當然了,其實從內心來說,誰學習誰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