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上,卡塔爾的白色頭巾被網友稱為“餃子皮兒。 吉祥物的靈感也來自阿拉伯人人都有的頭巾。 為啥中東人都要戴頭巾呢? 中東人為何都要戴頭巾? 看著白頭巾,人們下意識就會想起中東土豪們。 那這些土豪們為什么要戴頭巾呢? 阿拉伯男人的頭巾,其實剛開始和阿拉伯袍子一樣,是沙漠的特殊產物: 不僅可以遮陽防曬、保暖御寒,還能抵擋沙塵大風。 看著很熱,但長袍頭巾有助于反射太陽光,寬松輕薄,有利于散熱,避免曬傷。 在晝夜巨大的溫差與強烈紫外線的環境中,顯然非常實用。 Leon carre 這種阿拉伯頭巾通常是一塊布,再套上用駱駝毛做的黑色頭箍用作固定。 布分為矩形和三角形,一般兩米左右,蘇丹的甚至能到三米多。 并且布和頭箍都有名字,白色的布叫歐特拉,紅格子的布叫庫非亞。 頭箍被稱為伊卡爾,原本是用來拴駱駝的東西。 年輕人為了凹造型,通常會選擇比較粗重的頭箍,再系根飄帶。 而像也門、北非的毛里塔尼亞這些阿拉伯國家的男人,通常只纏白色長頭巾不戴頭箍,還發揮了多功能作用—— 睡覺時當成被子,做禮拜則墊地上,洗臉也不再需要毛巾,買東西還能當成包…… 阿拉伯頭巾是伊斯蘭文明的重要標記,早在古羅馬時期就開始流行。 佩戴頭巾在當時作為精英階層的特權,表示佩戴者具有崇高地位。 至到今天,也仍有表明身份的作用。 而在伊斯蘭教教義中,不可以用頭直接對著天上的神,所以會用帽子或頭巾隔開。 像伊斯蘭的瓦哈比派,則是因為教義中的公平,規定了窮人和富人統一穿著:男穿白色,女穿黑色。 而頭巾的種類以及怎么戴,還有不少講究。 全球70%的頭巾中國造? 大部分人認為阿拉伯人頭巾千篇一律,其實那只是錯覺,里面可藏著很多秘密呢。 阿拉伯頭巾光是樣式,每個國家就有很大不同。 “餃子皮”是卡塔爾男人的頭巾,通常是白色,還帶兩根尾巴。 其先輩受到眼鏡蛇啟發,發明了頭巾里最麻煩復雜的眼鏡蛇系法。 依次為科威特、阿曼、巴林、卡塔爾、阿聯酋、沙特 科威特的頭巾固定在肩膀上,然后末端系到頭頂。 阿聯酋頭巾比較隨意,不在意系法,固定在頭上就好。 巴林的簡單優雅,頭頸可以自由活動。 土豪的沙特獨樹一幟,偏偏喜歡紅白格子。 雖然沙特遍地都是紅白格子頭巾男人,但其實只有王室或被賜予頭銜的人才能擁有。 當地實行一夫多妻制,并且私生子也算王室。這種情況下,沙特王子不要太多…… 阿曼最為獨特,用帽子(馬薩帽)或纏頭代替頭巾,馬薩帽的顏色還有等級之分—— 紅、藍、黃三色的頭巾是王室家族專用,百姓只能用白色或素色。 其實除了蘇丹等國家的男子喜歡純白頭巾外,一般阿拉伯人更傾向雜色的,尤其是白、紅、黑、藍等混合色系。 大部分相對世俗的阿拉伯國家,并不存在頭巾花色戴法的限制。 小小的頭巾,價格卻不太普通。 阿曼喜歡從克什米爾地區進口的頭巾,名牌頭巾還會有手工藝人的刺繡簽名。 最昂貴的可以達到每條5000多美元。即使是一般的款式,價格也在60至200美元之間。 ![]() 甚至卡塔爾、巴林等國家,規定了公務員上班必須穿長袍、戴頭巾。 頭巾下面再戴一頂小白帽也是許多阿拉伯人的習慣,非正式場合中他們更喜歡只戴小白帽。 阿拉伯頭巾一般使用棉布、薄紗、綢子或是真絲紡織,有刺繡、挑花,似乎充滿了異域風情。 但這些看似遙遠的頭巾,其實大多都來自一座中國小鎮—— 吳江震澤,這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了阿拉伯頭巾生產,到現在一共31家企業專門制作頭巾,全國七成出口的頭巾都在這里。 阿拉伯國家每年消耗都會超過800萬條頭巾,絕大多數產自中國。 并且因為物美價廉備受歡迎,這些企業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 頭巾怎么成了女人的禁錮? 而我們更熟悉的,是佩戴頭巾(僅包裹頭部)或面紗(全臉面紗)穆斯林婦女們。 對這些婦女而言,佩戴頭巾與面紗不僅是教義要求,在許多國家也是七世紀的阿拉伯文化遺產。 《古蘭經》中,hijab原本只是表示分隔的意思。 到上世紀hijab的含義才開始逐漸演變,現在一般用來表示穆斯林女性的服飾。 經文中的章節都提倡穆斯林降低視線遮蔽身體。 比如要求向先知的妻子們索取任何物品時,應該在帷幕外索取。 地幔韻文則告訴先知,他的妻子、女兒還有其他女性信徒在外時,要用衣物掩護自己,來讓她們遠離其他男人的騷擾。 伊斯蘭教中,除了自己的丈夫和父親外,穆斯林婦女在外不能佩戴裝飾品,也不允許穿能凸顯身體線條的衣物。 其實至到十九世紀前,穆斯林婦女都沒被強制戴面紗,這一裝扮也并不普遍。 而上世紀由于伊斯蘭復興運動和沙特瓦哈比派的崛起,一些國家將女性戴面紗視為實現純粹伊斯蘭國家的表現。 因此在部分伊斯蘭國家,戴面紗成為了穆斯林婦女的義務,她們被迫改裝易服。 許多穆斯林認為,無論是服飾上還是身體上的性別隔離,都是理想穆斯林生活的表現。 沙特婦女的黑袍是一件寬大的黑斗篷、利比亞婦女外出時常使用一塊類似披風的布,把全身裹緊只露出雙眼或一只眼睛…… 阿拉伯貴族婦女們,會在家中穿色彩艷麗的錦袍,佩戴各種首飾,噴名貴香水。 在外出時則會套上稱為阿巴耶的黑綢袍,從頭到腳沒有空隙,甚至眼睛都會用黑紗遮住。 有少數婦女,還會戴雙層黑紗,看不清東西只能靠兒童幫助。 但現在,隨著現代和知識的普及,不管在穆斯林國家還是非穆斯林國家,越來越多女性都從佩戴面紗這一習俗中解放。 不同地區的人們為戴頭巾與否的權利抗爭著。 現今,頭巾常常被作為享受平等地位的障礙對待。 但更為重要的,人們能夠擁有自由選擇頭巾穿戴的權利而不被迫害,才是真正平等。 參考資料: 阿拉伯男子頭巾講究多[J].科學與文化,2008,(03):37. 柳靜文.《不得不知的50個伊斯蘭教小知識》(節選)漢譯實踐報告[C].山東科技大學,2018. 作者:花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