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心果現在正在上幼兒園中班,前些時候在和幼兒園的家長們聊天的時候獲知,不少家長已經給孩子報了幼小銜接相關的班兒,比如認字、拼音、算術等等。其中有一位家長還特地算了一下,自己所有報的幼小銜接相關的課,已經超1W了。還有一位家長稱,自家大寶現在上二年級,幼小銜接那時候培訓班花費了3萬多,看到孩子上小學后跟得上,覺得這錢花得也算是值了。但很快有家長持了不同的意見:有這錢,花在哪里不好?幼小銜接那么簡單的內容,竟然還要費心思上課外班?持這種意見的家長,還真不是憑空想象,他們很多家里都是有大寶的,都上小學了,幼小銜接都是平時在家學的,學得完全不比在課外班的孩子差。還有家長說,孩子在課外班學了回來,還是得家長幫助復習、鞏固,甚至還有老師沒講懂,還是家長給孩子講明白的。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明白“重點教什么”、“怎么教”。識字量,是所有重點之中經歷時間最長的,也是幼小銜接最重要的。進入小學之后,孩子是得有識字基礎的,否則,完全跟不上教學進度。而上小學之前,最基礎的識字量,是7、800字。對孩子要求再高些,想要孩子幾乎無障礙閱讀,那么最好將孩子的識字量提到1200+。這邊說明一下,識字和拼音的關系不大,識字,就是識字,學拼音,只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自主識字。前期的識字工作,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去明白字詞的意義,所以,只需要認字、了解字就可以。有經濟實力的家長,可以買分級閱讀繪本,來陪孩子閱讀。時間充裕、孩子喜歡讀繪本的,家長就可以拿家里已有的繪本,帶孩子讀。從簡單到難,從少到多,是識字的正確順序。剩下的,就是重復、堅持。那些識字快的小朋友,后續識字,就要開始根據拼音來識字,實現“半自主閱讀”;上小學之后,老師教拼音是很快的,孩子想要跟上,不容易;孩子學習之后,開始需要做題、閱讀,那些拼音書,專為識字量不夠多的孩子而準備。識字能夠自己教,這拼音,家長想要自己教,難度可能就有點大了。說實話,那些拼音果媽會讀,但是那些聲母、韻母啥的,自己也忘了個一干二凈。果媽在“過來人”的推薦下,入手的是這套《拼音啟蒙課》。這套《拼音啟蒙課》一共有8冊,分別是《單韻母》、《聲母》上下冊、《復韻母》(上下冊)、《整體認讀》、《小學一年級》、《我的祖國我的家》。從分解字母,到介紹拼音聲調、拼讀規則、練習筆順拼讀等,這套書與小學教材同步,有簡入難,讓孩子階梯式學習。學習的過程,還能夠融合書中貼近生活的場景,讓孩子學習效率更高,一學就會!比如學習聲母“k”,有順口溜,有練習,有詳細的練習指導,還有“k”相關的很多舉例。這樣詳細、生動的講解,孩子想不會都難。此外,家長也無需擔心自己的發音不準,這套書后面有掃碼聽音頻,孩子跟著音頻讀,不會出錯!對于還沒有學拼音的幼兒園小朋友來說,學習拼音,這一套書,就夠啦!算術,也是一個大頭。直接讓孩子背加減法則,那肯定是不行的,孩子一定得會“算”。而且果媽發現,現在孩子學算術,和我們小時候學算術,那完全不一樣。小時候我們主要用的是進一退一的方法,但是現在用的,卻是借十法、湊十法、破十法、平十法等等,這些,家長首先要自己去了解各種方法的具體算法,然后再讓孩子練,一定要多練,才可以熟能生巧。果媽給開心果準備的,便是這套《幼小銜接數學能力專項練習》,課本配套,緊跟一年級上下教材,能夠有效的訓練孩子的算術能力。這套練習冊一共有8本,分別是《借十法》、《平十法》、《破十法》、《湊十法》、《分解與組成》、《時間與人民幣》、《解決問題》、《看圖列算式》。除了各種算法的學習、練習,還歸納整理了一年級上下冊的課程,對知識點等內容進行了提煉,家長輔導起來很輕松,孩子學起來也會更有重點、更易學會。基本上,這套練習冊做完,幼小銜接就沒有任何問題了。對于那些迷茫、不知道幼小銜接數學該教什么的,做這套練習冊就夠了。遇到孩子不會的、沒學過的,跟著這套書再教、再練,就可以了。難的只是我們這么久沒有接觸學習,不知道現在的孩子是如何學的,需要學些什么內容,準備哪些教輔書。這些都摸準了,哪里還需要上幼小銜接班?每天在家輔導半小時,輕松上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