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脆皮。 除了擔心自己今天陽沒陽,最近,你關心的,肯定還有另外兩件事: 今天,我的快遞動了嗎? 今天,我的外賣有騎手接單嗎? “我陽了”不斷刷屏,有人開始失去耐心,有人開始忍不住抱怨,直到,看到這樣一個心酸的畫面。 這是一條被淹沒的熱搜: 12月18日,陜西西安。 一個外賣小哥,手里拎滿了大包小包,腳下踉踉蹌蹌,正艱難往商場里走去。 原來,站點同事一個接一個陽了,只剩下了他一個還沒有倒下。 十幾份外賣的重量,幾乎讓他走不動路。 可為了不超時,他還是努力加快著腳下的步伐。 為了能把飯送到可能正在家發燒的人手中,他還是沒有停下。 這幾天,太多地方進入關鍵時期,太多人無法出門。 當大街上的人,越來越少,我們可以安心在家等病好。 我們看到的騎手,每一輛車上都掛的滿滿當當。 每一個小哥手里,拎著的有飯,有菜,有生活用品,可能,還有我們等著治病的藥。 冒著充滿未知的疫情,迎著冬天刺骨的冷。 他們再次成了城市的逆行者,成了守護我們還可以正常生活的孤勇者。 山東威海,一場大雪淹沒了所有道路。 電動車在厚厚的積雪中,更是難以前行。 一個外賣小哥,只能用身子拖著外賣箱,在路燈的照亮中,在冰天雪地里繼續前行。 而北京零下10度的寒風里,因為騎手緊缺,運力不足。 一個外賣小哥從早晨六點半開始,一直送到了晚上十一點多。 一天十幾趟,來不及吃飯,來不及休息。 也來不及思考,下一秒自己是不是也加入了“陽”的隊伍中。 他只知道,還有很多人正等著他的抵達。 2 每次談及外賣員、快遞員的話題,總有人會說,誰活著不工作? 可是如此高強度的辛苦,又有多少人可以承受呢。 也有人會說,對于他們,不需要我們的同情心泛濫。 我想說,那不是同情心泛濫,而是生而為人,每個人都需要的理解,關心與尊重。 尤其是疫情之下,當城市被迫停擺。 誰都害怕病毒,誰都害怕被感染,可總有人要在靜默的城市里奔波,要逆著人群逃離的方向前行。 11月開始,雙11、雙12加上疫情,導致多地快遞堆積如山。 北京更是成了“重災區”,眾多快遞員倒下,系統幾近癱瘓,平均一個人要送三個人的量。 東城的一個快遞站點內,一個快遞員說出了無奈和心酸。 抗原測出兩道杠,休息了一天,第二天接著上班。 “沒辦法,大家都想多掙點錢?!?/span> 上周,京東從全國調集了1000多名快遞員入京,又開始了一場“自殺式”馳援。 武漢最嚴重的時候,他們選擇逆行。 上海最嚴重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 這一次,也沒有缺席。 只希望他們都能保護好自己,健康地出發,健康地歸來。 3 走至疫情的關鍵時期,好像每個人的日子都很難。 有人買不到藥,有人賺不到錢,有人奔波在寒冬,很晚回不了家。 但越是這樣的時候,那些“雙向奔赴”的出現,那些彼此溫暖的守護。 就更顯得彌足珍貴,更容易讓人熱淚盈眶。 河南鄭州,感冒的男子下樓拿外賣。 怕傳染給外賣小哥,便遠遠讓小哥把飯放在小區門口就好。 誰料外賣小哥朝他突然一句“有藥嗎”,直接讓他破了防。 很多時刻,我們不怕一個人的在諾大城市里孤軍奮戰,而最怕陌生人突然的關心和問候。 湖北武漢,陽了的小伙點外賣,不忘貼心寫了備注: “您好,送到了幫我掛門上拍個照,俺變成小陽人了”。 對面送餐的劉師傅很快回應: ??? “等下到了給你拍照啊”。 誰知道接下來小伙的一句謝謝,加一個“大哭”的表情包,竟讓他收到了久違的關懷。 “不哭不哭,等下就有飯吃了,吃了飯就好了?!?/span> 就像安慰自己的孩子一樣,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卻讓小伙一下子哭腫了眼: ? “我爸都沒這樣哄過我?!?/span> 陜西西安,一個人在外地工作的快遞小哥,在高燒難退時,收到了一個陌生小姐姐的退燒藥。 可他收到的不只是藥,還有他繼續相信這個世界的希望呀。 你看,縱使一藥千金難求,也總有人不吝雪中送炭。 在塵世摸爬滾打越久,就越明白,我們向來要仰仗陌生人的善意而活。 尤其,在那些失意難過的時刻。 尤其,在今年的這個難捱的冬天。 4 魯迅先生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span> 無論過去的社會,還是現在的世界。那些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卻最容易被忽略。 因為,他們總是默默在角落里穿行,因為,他們從來都不站在光里。 仗義每多屠狗輩。 可就是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卻匯聚著我們生活點滴的光。 嬰兒車從電梯突然滾落。 路過的外賣小哥毫不猶豫扔下手中的外賣,上前接住了孩子。 避免了一個家庭的悲劇。 ![]() 女子開車不慎掉入水中。 兩個外賣小哥顧不上刺骨的河水,跳進去把女子救上了岸。 大爺步行拉著垃圾車在雪地里吃力行走。 外賣小哥默默跟在后面,蹬車助力了幾百米遠。 快遞員、外賣小哥,就是社會里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群人。 他們是父母、兒女,丈夫或妻子。 他們站在第一線,賺著最辛苦卻最干凈的錢。 這一次,疫情又來。 你陽了,你呆在家中。 但他們卻依舊只能在路上。 我們都很難。 他們更難。 疫情之下,當我們出不了門,買不了菜,吃不到藥,收不到貨…… 我們愈加體會到,這個社會,如果沒有他們一直堅守崗位,連正常運轉都將成難事。 所以,當我們的外賣遲遲未到,不妨多一些耐心。 當他們狼狽把餐送到我們手上,不妨多一聲感謝。 等這次疫情結束,也請記得他們。 只要他們的身影還穿行在城市的角落,冬天就永遠有生機, 只要還有愛和溫暖在他們之間傳遞,明天就永遠有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