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過一句話:“人生就是,昨天越來越多,明天越來越少?!?/strong>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每向前走一步,就離生命的終點近一步。最關鍵的是,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旅程,總要伴隨著各種意外或者挫折。想要把人生這條路走得更加順暢,這六句話一定要記得,會比多讀十年書更讓我們受益。- 格局,就是看不見別人的壞;境界,就是看得見別人的好。
人活一世,格局越大,胸襟越開闊,會更懂得用長遠的、發展的眼光去看人、看事。當我們看到更多的美好,會發現不再有太多的煩惱,人生境界也會豁然開朗。我的大家族里有一位如“定海神針”般的長輩,誰家遇到事情,總要去跟長輩“匯報”一番。長輩總是熱情接待,能幫得上忙的一定不惜財力和人力,實在幫不上忙的也會提出建議。有一回,在大家族的聚餐中,長輩笑呵呵地說:“我是從苦日子過來的,就希望家里人的日子能越過越好?!?/span>“哪怕別人詆毀我,我也不在乎,我只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大家都開開心心的?!?/span>現在逢年過節,年逾七旬的長輩家里總是歡聲笑語,大家都愿意跟長輩相處,聽聽他講的人生道理。做人的格局越大,越希望大家都過得好,不必在意每個人身上的小毛病、小瑕疵。做人的境界越廣,越期許大家都擁有幸福的未來,想要跟所有人一起朝著美好奔去。詩人顧城說:“我從沒被誰知道,所以也沒被誰忘記。在別人的回憶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strong>做自己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卻也是一輩子最正確的事。曾看過一個女孩講述的跟曾經最好的閨蜜關系破裂的故事,讓人不勝唏噓。女孩在進入大學的時候,認識了同宿舍的閨蜜,因為來自同一個省,加上共同的興趣愛好,兩個人很快形影不離。女孩去飯堂打飯、買零食都給閨蜜帶一份,還經常熱情地拉著閨蜜一起上課、一起看電影。但閨蜜的性格比較淡然,讓女孩總覺得閨蜜對自己的態度不夠真摯,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其實女孩只要懂得自己不應該對別人抱有太多期待的道理,自然不會對別人強求太多。不要期待自己能在別人的心中占據多重要的位置,更不要為此強求別人,只會讓一份關系漸行漸遠。按照自己的本意,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好,不要過于在乎別人的想法和做法。時間是最好的檢驗方法,當我們足夠釋然的時候,說不定會有更多的驚喜出現。《詩經·大雅·抑》中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span>做人不能忘恩負義,要記得別人的恩情更要懂得回報,這是基本的道理。前一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人世間》中,周秉昆因為不得已的原因,要從新房搬回老房子。但是,之前為了幫助發小肖國慶和吳倩夫妻,周秉昆已經把老房子讓給他們家住了。周秉昆硬著頭皮去找肖國慶夫妻倆協商,吳倩不僅忘了當初周秉昆伸手相助的恩情,反而又是發脾氣,又是摔摔打打。吳倩甚至大言不慚地說:“讓我們搬走行,你得給他找個工作,不然我們沒錢租房子?!?/span>或許,在吳倩的價值觀里,根本不知道“受人之恩不要忘”的基本道理吧。常懷慈悲之心,多體諒別人的難處,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更要常懷感恩之心,銘記別人幫助自己的恩情,能給予回饋的時候要鼎力相助。這才是做人的本分,也會讓我們這個社會越來越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親近。曾經年少時的我們,總以為自己很單純,別人也跟自己一樣單純。直到踏入社會后,吃多了虧后才明白,人性復雜,而且人心難測。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女孩傾訴,一個朋友跟她借WPS的會員,熱心腸的她爽快地借給了對方。本以為朋友只用一次,卻不料一直在用,導致女孩自己沒有辦法用,還為此耽誤了工作。女孩不好意思找對方說清楚,內心卻逐漸崩潰,為什么吃過一次虧又一次的虧,還是不長記性呢?痛定思痛,女孩終于鼓足勇氣,跟朋友說:“實在不好意思,從今天開始,我的會員要收回自己使用了!”說完那句話后,女孩的內心長舒了一口氣,她知道從今往后,自己不會再吃那么多的虧了。其實,我們要知道的是,“吃了虧,能從中汲取教訓,懂得人性,趨利避害,才是福?!?/strong>不能夠從每一次吃過的虧中得到教訓,知道下一次應該如何避免,我們還如何能夠得到成長呢?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我們要從每一步路中看得到坑在哪里,才能有所成長和收獲。《荀子·修身》中有句話說:“怒不過奪,喜不過予?!?/span>但區別就在于,有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有的人則任由情緒控制自己的人生。北京朝陽區某個小區內,居民發現在出入畢竟之路上,有人從樓上往下扔菜刀、電飯鍋等物品。民警趕到現場后,確定拋物的是中年女性李某,但是李某拒不開門。等民警從窗戶進入李某家后,她突然情緒激動地大喊大叫,還把自己的手機扔到了地上。由于李某情緒過于波動,民警只好把李某帶到派出所里詢問。這才了解到,李某最近在工作和生活上都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做飯的時候情緒突然崩潰了,才會發生以上一幕。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不如意的事情,情緒失控只會讓事態更加糟糕。與其用極端的手段去發泄情緒,倒不如心平氣和地想辦法解決問題,反而更容易把事態扭轉過來。畢竟,人生很長,我們不能被一時的情緒操控,而是要懂得疏解情緒,收獲更多的淡定。有位哲學家說:“對于認識到死并不可怕的人,生活中就不會有可怕的東西?!?/strong>生與死是每個人繞不過去的人生課題,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一名剛過40歲就身患癌癥的中年男人,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才明白,生命才是這輩子最應該抓住的東西。年輕的時候,他一直信奉的是“拼命工作,才能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的信念,常年出差在外,為了應酬經常喝得爛醉如泥。哪怕肚子經常隱隱作痛,他總以為自己很年輕扛得住,不愿意停下來休息一下。直到幾個月前的一天,他在開會時突然暈倒,被進醫院后經過檢查,確診患上了惡性腫瘤。從繁忙的工作狀態到躺在白色的病床上,他這才頓悟,人就活這一輩子,還有什么比活著更重要呢?每個人都逃不開死亡的宿命,但是在認識到死亡的真相以后,是不是應該更加懂得珍惜至此一次的生命之旅呢?我們都恐懼死亡,都想在這美好的人世間,活得久一點,再久一點。但只有能參透生死之后,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后一天來活,人生才會幸福更多。豐子愷在《活著本來單純》 中說:“人間的事,只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strong> 人生總有起起落落,生命總有來來往往。 只要我們能夠記得住這些道理,相信就能活得更加恣意灑脫。 因為,我們都只能活這一輩子,彌足珍貴而又幸福無比。 文章來源:京博國學原創(ID:jingboguoxue)
|